德昂族图片(德昂族图片100张)
今天给各位分享德昂族图片的知识,其中也会对德昂族图片100张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银牌做纽扣,德昂族服饰图片
女性:德昂族女性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上衣的襟边镶有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作为纽扣。长裙一般遮至乳房下方至踝骨,并织有鲜艳的彩色横线条。德昂族女性不留发,剃光头,用黑布包裹头部,包头两端像发辫一样重叠在背后,唐代史书描述她们为“出其余垂后为饰”。
女性: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钮扣,长裙一般是上遮乳房下及踝骨,并织有鲜艳的彩色横线条。
妇女服饰:- 德昂族妇女则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下着长裙。- 上衣襟边通常镶有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作为钮扣,既实用又美观。- 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色彩鲜艳,富有民族风情。- 她们还用黑布包头,简洁大方。腰箍特色:- 德昂族妇女最引人注目的配饰是腰箍。
德昂族服饰特点:男子多穿蓝、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妇女多穿藏青色或黑色的对襟短上衣和长裙,用黑布包头,上衣襟边镶两道红布条,用四五对大方块银牌为纽扣,长裙上织有彩色的横条纹。
德昂族的民族习俗是什么?
德昂族的习俗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做摆、烧白柴等。泼水节,是德昂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时间在每年清明节后的第7天,节日为期3天。关门节,每年傣历9月15日(农历6月中旬)开始,为期3个月。
德昂族的习俗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做摆、烧白柴等。德昂族绝大多数以大米为主食,部分地区杂以包谷和薯类。均以蒸焖而食,擅长制作各种粮食制品,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汤圆等。德昂族民间制陶和使用竹编制品历史悠久,所有炊餐用具,大都是自制的陶器和竹器。
泼水节 泼水节是德昂族一年一度的传统佳节,时间在每年清明节后的第七天。节日一共有三天。仪式开始这天,德昂群众都穿上节日的盛装,背上从井里打来的清水,带上自己准备好的各种食物,手捧一束束鲜花,汇集到本寨的佛寺(奘房)去过节。关门节 关门节,德昂语称“进洼。
德昂族的节日习俗丰富多彩,其中包括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做摆、烧白柴等。在饮食方面,德昂族主要以大米为主食,部分地区会食用玉米和薯类。他们习惯将粮食蒸焖后食用,并且擅长制作各类粮食制品,例如豌豆粉、豆腐、米粉、年糕、粑粑、汤圆等。制陶和竹编技艺在德昂族中有着悠久的历史。
服饰习俗:德昂族的服饰,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表现了本民族特有的审美观及其对美的追求。德昂族男子多穿蓝 、黑色大襟上衣和宽而短的裤子,裹黑、白布头巾,巾的两端饰以彩色绒球。
德昂族主要信仰小乘佛教,受傣族的影响较大。几乎每个村庄都有自己的佛寺和供奉的佛爷,并有小和尚。所有小和尚的斋饭由全寨人轮流提供。在德昂族中,过去一直有见杀不吃、闻声不吃的习惯。每当节日,人们会相互宴请,酒席上的菜肴不论多少,总会有一碗新鲜蔬菜白煮的素菜,食用时蘸辣椒水,风味独特。
德昂族的民族简介
1、德昂族,也称崩龙族”,是中缅交界地区的山地少数民族,民族语言属于南亚语系孟高棉语族佤德昂语支,分为布雷”、汝买”、若进”三种方言,没有本民族的文字,因长期与傣、汉、景颇等民族相处,许多人通傣语、汉语和景颇语。
2、德昂族是中国的一个少数民族,现有人口15462人。他们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潞西县和临沧地区的镇康县,此外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龙陵、耿马等县也有分布。与傣族、景颇族、僳僳族、佤族、汉族等民族交错而居。
3、德昂族是西南边疆现有居民中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远在公元前二世纪就居住在怒江西岸。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
4、德昂族曾是人口众多的民族,拥有多个支系,如汝别列、汝买阿、汝旺等。在20世纪50年代初的民族识别中,曾沿用了“崩龙”这一族称。自1985年9月21日起,根据德昂族人民的意愿,经政府批准,正式改称“德昂族”。
5、民族简介:- 分布:德昂族主要分布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与缅甸联邦共和国交界地区,中国一侧主要在云南德宏、保山、临沧等地的深山中,缅甸一侧则居住在掸邦、克钦邦等地。- 支系:德昂族拥有多种支系,如汝旺、汝果、汝峨等,不同支系间有着各自独特的文化和习俗。
6、在中国的少数民族大家庭中,德昂族(又称崩龙族)占据一席之地,拥有15462人的独特族群。这个民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的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具体来说,他们在潞德昂族女孩西(即芒市)和临沧地区的镇康县过着他们的生活,同时在盈江、瑞丽、陇川、保山、梁河、龙陵、耿马等地也有分布。
下一篇:2010年6月5日的简单介绍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