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时资讯 /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盛路资料
盛路资料管理员

  来源:观潮财经

  科技保险“独子”实现成立以来首次季度盈利,向好势头开启?

  近日,太平科技披露2024年Q4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保费收入已实现连续三年增长,并在Q4实现成立以来首次季度盈利。但全年来看依旧难逃亏损困境,2024全年净亏损0.27亿元,成立至今累计亏损4.31亿元。

  受前几季度的影响,2024年太平科技ROE累积值依旧为负,为-6.12%。公司在偿付能力报告中透露,受业务规模小、科技保险市场发展不充分等因素影响,预计2025年Q1净资产仍将延续下降趋势。

  观潮财经注意到,2024年Q4除了实现成立以来首次盈利外,由于该公司负债减少使得资产负债率降至35%,财务风险进一步降低。此外,2024年Q2其风险综合评级升至BB级,再次回到2023年Q3的水平。

  成立之初,太平科技可谓优秀“buff”叠满。9家国企股东联手,行业老将掌舵管理,同时叠加科技保险领域“独子”的属性,曾被股东和市场寄予厚望。但成立七年时间,公司业绩始终表现不佳,深陷亏损泥沼,无法与最初的期望相匹配。作为初创股东之一的恒华融资租赁,更是在2024年8月出清股权,暗淡退场。科技赛道忽冷忽热,太平科技保险赛道可已摸清?

  01

  2025年Q1净资产或进一步下滑

  近日,太平科技披露2024年Q4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公司保费收入实现连续三年增长,盈利水平虽有好转但依旧难逃亏损。

  尽管目前该公司仍深陷亏损困境,但盈利状况逐渐有所好转。观潮财经梳理发现,受益于Q4投资收益率回升以及承保端成本下降,太平科技2024年Q4单季度实现净利润0.01亿元,环比增长106.25%,同比增长107.69%,迎来成立后首个盈利季度。此外,据报告显示,2024年Q2其风险综合评级升至BB级,再次回到2023年Q3的水平。

  值得关注的是,太平科技在其偿付能力报告中披露,预计2025年Q1净资产仍将延续下降趋势,目前该指标已连续下滑三年。公司表示原因有三:

  一是公司业务规模小,太平科技在核心系统、服务系统、运营系统、管理人力等方面的固定成本支出偏刚性,管理运营成本偏高,保费规模无法摊薄固定成本支出;

  二是科技保险市场发展不充分、机制不健全。当前科技保险市场在国内外均无成熟的发展经验,科技类企业本身资金紧缺,投保意愿不强;

  三是科技特色模式初有成效,公司已与高能级科创平台和渠道建立合作,但受科技企业投保意愿不强、资金限制及科技行业风险高等因素影响,现阶段产出有限,科技保费产品及规模还有待提升。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盈利层面,2024年公司实现净亏损0.27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长24%。其中,2024年前三季度均有所亏损,仅Q4微弱盈利,四个季度分别实现净利润-0.11亿元、-0.02亿元、-0.16亿元、0.01亿元。(此处受小数点影响,加总约-0.28亿元)

  成立七年间,公司合计亏损4.31亿元。其中,2021年亏损幅度最大,达1.27亿元。此后三年,公司亏损幅度逐步收窄,亏损规模分别为0.47亿元、0.36亿元、0.27亿元,同比增速为63%、24%、24%。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投资端来看,观潮财经发现,不同于业内其他险企,太平科技投资收益率、综合投资收益率两指标数值保持一致。近三年,公司投资收益波动幅度增大,2024年Q4投资收益率“回暖”至1.57%,环比提升0.79个百分点。

  整体来看,2022年Q3该险企迎近三年投资收益率最大值,达1.88%;2022年Q4则为最小值,仅为0.22%。二者差值达1.66个百分点。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承保端,太平科技保险业务收入在2022年下降后,目前处于增长期。截至2024年Q4,保险业务收入累计规模达1.4亿元,较2023年同比上涨11%。

  整体来看,太平科技保险业务收入在经历了成立前三年的持续增长后迎来转折。2020年,该险企保险业务收入成功突破亿元关口,同比增长24%。随后经历连续两年下降,2021年至2022年分别同比下降9%、23%。2023年保险业务收入大幅提升,由0.7亿元增至1.26亿元,同比增长高达80%。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销售渠道方面,2024年太平科技直销、代理渠道签单保费大幅提升,而历年占比较大的经纪渠道却有所“萎缩”。

  2024年公司累计实现签单保费1.4亿元,较2023年同期增加0.13亿元。其中,经纪、直销、代理渠道分别实现签单保费0.87亿元、0.17亿元、0.36亿元,较2023年分别同比变动-15个百分点、416个百分点、67个百分点。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险种来看,2024年太平科技1.4亿元签单保费中,前五大非车险合计1.36亿元,占比97.14%。其中,责任险签单保费大幅提升,由2023年的0.14亿元增至2024年的0.5亿元,增幅达257%;而短期健康险签单保费在2023年实现大幅提高至0.6亿元后,2024年出现严重下滑,保费收入同比下降57%至0.26亿元。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值得关注的是,近些年,太平科技规模保费增速在2023年Q1达到巅峰值251.98%后便呈整体下滑趋势。虽在2023年Q3、2024年Q2出现短暂回升,但其余季度均呈现下降趋势。

  2024年Q4公司规模保费增长率已降至11.14%,环比下滑21.05个百分点,同比下滑68.85个百分点。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成本端来看,2024公司综合成本、费用、赔付率分别为141.35%、65.8%、75.55%,尽管三率持续下降,但目前综合成本率仍超过100%。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进一步来看,2024年太平科技大力控制手续费及佣金、业务及管理费两项支出,两者分别同比下降5个百分点、2个百分点。但后者占比依旧高达46.2%,手续费及佣金占比则为16.67%。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资产方面,截至2024年Q4,太平科技总资产达到6.6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7%;净资产为4.3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6%。由于负债的减少,2024年该险企资产负债率降至35%,即该险企财务风险得到进一步降低。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太平科技ROE2024年Q4提升至0.24%,但受此前季度的影响,2024年太平科技ROE累积值依旧为负,为-6.12%。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偿付能力充足率和风险综合评级方面,太平科技两者均表现较好。截至2024年Q4,公司综合、核心偿付能力均为936.41%,远超监管标准。2024年Q2,综合评级由此前的B级成功升至BB级。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彼时,太平科技表示,将紧抓业务品质及业务规范管理,达到符合公司发展状况的平衡点,以利润为中心指导前端业务开展,早日形成科技特色核心业务竞争力并扭转长期持续亏损的现状,进而减缓净资产下降的速度。

  02

  高层频更替,七年四任董事长

  目前,太平科技是我国唯一一家专业科技保险公司,扎根科技保险赛道这一“蓝海”市场,公司面临的挑战也不小。在行业业务数据和风险数据积累不足的情况下,作为科技保险“独子”,太平科技的发展一直备受业界关注。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实际上,我国科技保险的发展起步于2006年,彼时科技部与原中国保监会共同确立了“先试点、后推广”的发展思路,第一批选取6个城市开展试点。观潮财经梳理发现,瞄准科技保险市场者并不在少数,但却面临难获监管批准的尴尬境地。

  比如2017年3月,粤科金融、和谐爱奇在内的7家公司拟发起设立粤科科技保险公司,注册资本10亿元,拟定经营范围包括科技产业的财产、保证、责任以及信用保险;科技企业人员的健康险、意外险等,还包括科技专利保险等相关业务。

  2017年9月,飞利信发布公告,称拟斥资3.3亿元牵头发起设立科创科技保险,公告显示,科创科技保险计划在五年内,通过互联网渠道和智能载体渠道的开拓,形成先进科技保险互联网业务经营模式。

  太平科技成立的背后,是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双方共同的推动。2014年7月,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与浙江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通过深度融合,为浙江经济社会的蓬勃发展贡献力量。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基于此,2016年6月,太平财险、浙江省金融控股、浙江沪杭甬高速公路、浙江省科技风险投资、浙江省兴合集团、恒华租赁、兴科科技、嘉兴市燃气集团和浙江浙华投资合计9家国企共同出资,获批筹建太平科技。

  2018年1月太平科技获批开业,初始注册资本人民币5亿元,太平财险和浙江省金融控股各持股33.33%,并列第一大股东。

  成立之初,太平科技便确立了“做科技的保险,用保险助科技”的经营理念,将“用保险助力科技产业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作为公司的重要使命,致力于提供具有针对性的风险保障服务,以保险促进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发展。

  值得关注的是,定位明确的太平科技近些年管理团队却在频繁变更,这也给公司的稳健发展带来挑战。

  公司披露的首份偿付能力报告显示,太平科技首任董事长、总经理较筹建之初均有所调整。根据筹建公告,公司拟任董事长李劲夫,拟任总经理李波。但实际开业后,担任董事长和总经理的分别是于泽和林喆。

净资产进一步下滑,太平科技将帅频换,唯一科技保险牌照方向可摸清?

  太平科技首任总经理林喆曾表示,希望走市场化、专业化、创新式道路,将公司打造成最具特色的专业科技保险公司。

  林喆:1970年9月出生,曾任太平科技执行董事、总经理、首席风险官。历任太平人寿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太平养老党委委员、副总经理、纪委书记,兼任中国太平保险集团共享服务中心党委委员、副总经理,太平科技筹备组组长等职。

  林喆于1994年进入保险业,有着丰富的保险业基层工作经历,也兼具销售、IT、精算、运营等诸多领域的管理经验。任职资格在2018年7月获批后,林喆仅在任一年,便于2019年9月卸任总经理一职。

  公司首位董事长为于泽,曾就职于人保财险天津分公司,后就职于太平财险天津分公司,此后逐步升至总部。

  于泽:1971年10月出生,自2018年9月担任太平科技执行董事、董事长。历任人保财险天津分公司人事处科长、天津分公司物业中心副处长、天津静海支公司总经理、天津分公司车险事业部总经理,太平财险天津分公司总经理,太平财险市场总监、助理总经理、副总经理,太平财险党委书记、执行董事、总经理等职务。

  在林喆卸任后,太平科技在2019年12月迎来第二任总经理邓文。2022年7月,太平科技发布关于总经理变更并指定临时负责人的公告表示,邓文不再担任公司总经理,指定顾骁勇担任公司临时负责人。

  邓文:1968年8月出生,曾任中国人保湖北分公司国际部总经理、民安保险(中国)综合开拓部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广东分公司党委书记、总经理,中国太平保险(香港)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在卸任总经理一职后,邓文并没有完全退出太平科技,转任该公司副总经理。2023年1月,邓文的太平科技副总经理职务被免。

  顾骁勇常年服务于太平体系,先后就职于太平人寿、太平金融稽核服务(深圳)、太平财险等公司。2022年8月其正式担任太平科技总经理,并于次月正式出任该公司执行董事。顾骁勇任职至今已超两年。

  顾骁勇:曾任太平人寿保险有限公司审计部助理总经理(主持工作)、副总经理(主持工作),太平金融稽核服务(深圳)有限公司稽核规划部、非现场稽核部总经理,太平金融稽核服务(深圳)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太平财产保险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合规负责人、首席风险官等职务。

  总经理频繁变更的同时,董事长职位也不稳定。观潮财经梳理发现,除了首任董事长任职超两年后离职外,其余任期均在一年左右,现任董事长陈瑜任职已满一年。

  2020年9月李可东获准担任太平科技董事长并于2021年7月辞任。3个月后,洪波董事长任职资格获得原银保监会浙江监管局核准。2022年11月,洪波递交辞呈,距其接棒董事长刚满一年。此次辞任太平科技董事长岗位空悬至2023年11月。2023年11月,陈瑜董事长任职资格获得核准并任职至今。

  李可东:56岁,2023年1月出任太平控股执行董事,2023年3月至今出任太平集团及太平集团(香港)执行董事。自2019年起担任太平控股副总经理,及自2020年至今担任太平集团及太平集团(香港)副总经理。兼任太平人寿董事、太平财险董事、太平养老董事、太平资产董事、太平资本董事长、太平产业董事长及太平金控董事长。曾任出口信保业务总监、客户管理和市场开发部总经理、产品管理部总经理、项目险管理部/国家项目事业部总经理、人力资源部总经理、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广东分公司总经理,并曾任民航总局办公厅局长办公室主任。

  洪波:1970年8月出生,自2021年10月起担任太平科技董事长。历任中国太平保险集团、中国太平保险集团(香港)和中国太平保险控股执行董事、副总经理,兼任亚洲金融合作协会理事、香港中国企业协会副会长、理事,中国太平保险(香港)董事长、太平再保险董事长、太平金融控股董事长、太平人寿(香港)董事长、中国太平保险(澳门)董事长、中国太平保险(英国)董事长、中国太平保险(新加坡)董事长。天安财险总裁、董事长,中信控股战略规划与业务发展部总经理。

  陈瑜:1973年1月出生,自2023年9月起担任太平科技非执行董事,自2023年11月起任董事长。曾任宁波银行杭州分行副行长,杭银理财副总经理,河北银行青岛分行行长。现任浙江省金融控股金融管理部总经理、太平科技董事长、非执行董事。

  尽管历任高管团队均是经验丰富的保险老将,但短时间内频繁变换将帅,也给其经营发展带来诸多不确定因素,业绩也始终难见起色。

  而这也让部分创始股东逐渐失去信心。2024年8月,太平科技保险原始股东之一的恒华融资租赁将手中持有的3000万股股份全部转让给浙江兴科,退出股东行列。

  目前,太平科技保险股东数量缩减至8家,兴科科技持股比例增至8.19%,由原来第六大股东晋升为第四大股东。

发表评论

最新文章